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是指依托现代信息技术,通过数字(主要指电子支付凭证)流转来完成支付信息传输和款项支付,可从机制上保证资金安全,从管理上解决地域和时间限制等问题。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改革是近年来财政部和人总行重点推进的改革之一,现将浙江省情况汇报如下:
一、改革推进情况及下一步工作安排
近年来,在财政部和人总行的统一领导下,浙江省精心组织,周密实施,支付电子化改革持续推进。
(一)推进总体情况
1.省本级全面上线电子化业务。省本级于2013年7月启动该项改革,通过政府采购确定中科江南公司为我省省级电子凭证库实施公司和电子印章供应商,在财政、人行、代理行、预算单位的共同努力下,依次上线实拨、用款计划、额度清算、支付业务,截至目前,已全面上线电子化,运行总体平稳。
2.第一批试点市县全部完成改革。2016年第一批试点市县启动改革,截至目前,杭州市本级等27个试点地区已分两批依次上线国库实拨等财政与人行间业务,财政、人行、代理行间的额度、额度清算业务,试点预算单位的授权支付业务,其中杭州等试点地区的所有预算单位已全面上线。全省13家代理银行在生产环境启用了电子凭证库,完成了支付电子化改造。
3.顺利完成电子凭证库2.0版升级。今年4月,省本级选择建行、工行率先完成电子凭证库2.0版升级工作,随后,省财政和另外8家代理银行也于5月3日成功升级,电子凭证库的运行速度、安全性、稳定性、效率都大幅提升,为全省全面推广创造了条件。
(二)下一步工作安排
1.全面扩展上线业务种类。一方面根据与专户清算行及代理银行商定的方案,开展专户清算电子化,省级将根据测试情况,择机正式上线。另一方面根据新报文规范,根据浙江的实际情况梳理未上线业务,按照重要性原则,发生频繁的业务先行上线,并最终实现全部上线。
2.进一步扩大市县试点。新确定40家有条件的县(市、区)进行试点,对已上线电子化的市县,分批全面上线预算单位的支付业务,并全面扩大上线业务种类。
3.推进代理金库电子化。目前全省有10个区为代理金库(商业银行代理国库),有7个区为半级财政模式(市本级国库下设专门用于区级支付的库款户,该库款户有支出,无收入,支出所需资金全部来自市本级调拨),尚不能实现电子化。根据财政部、人总行的改革要求及相关区的诉求,在对北京、上海考察学习的基础上,确定代理金库上线电子化的方案;与金电公司商定半级财政模式单位电子化实现方案,并开展上线测试。
4.切实做好问题的解决。一是推进人行及余下的3家代理银行升级电子凭证库2.0版。督促15家集中支付代理行加强对基层网点业务人员的培训。二是督促协调电子化支付实施相关公司,建立友好互信、团结互助的和谐实施团队。三是协调各相关方进一步提升软件系统、政务外网、相关硬件设备性能,为电子凭证库运行提供良好的软硬件运行环境。四是对在试点中暴露的其他一些问题,进一步摸清情况,并采取相应的解决办法。
二、推进改革的主要举措
(一)注重建章立制,整体规范和保障改革的推进
为确保改革的顺利实施,根据财政部和人总行的要求,并结合我省实际,我们与人行杭州中心支行一起,成立了改革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业务流程,印发了暂行办法,出台了应急预案。通过建章立制,有力地规范和保障了支付的安全高效及改革的顺利推广。
(二)统一组织招标,降低实施成本,节省推进时间
为加快推进市县改革试点工作,规范电子凭证库实施服务、电子印章系统许可和实施服务的费用,省财政厅数字中心牵头组织了对电子凭证库和电子印章系统的有关费用标准的政府采购,人行端与财政对标,市县可以据此与中标公司签订实施合同,也可以自行重新招标,有技术条件的地区也可自行组织实施。按照招标结果,我省实施成本比大部分兄弟省市有显著下降,为市县推广创造了技术条件,节省了时间和财政资金。
(三)注重统筹规划,分步推进我省支付电子化改革
确保改革的顺利开展,我们遵循“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在上线业务种类上,按照先财政与人行间实拨等业务,再上线财政、人行、代理行间额度及清算等业务,最后上线预算单位授权支付业务;在上线地区上,先在2016年选取不同特点的4个地区试点,在此基础上,2017年以点带面,选取各市本级及下属一个县(市、区)共23个地区试点,2018年再分两批推进另外40个地区进行改革;在电子凭证库2.0版升级过程中,先推进建行和工行完成升级,再完成电子凭证客户端的升级,最后实现财政、其他代理行的全面升级。通过分步实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积累经验,循序渐进,减少改革震动。
(四)开展改革培训,精心编写教材,提高实施效率
省财政厅联合人行杭州中心支行,精心梳理培训内容,编制了《浙江省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实施指引(技术篇)》、《浙江省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实施指引(业务篇)》,分期分批对市县人行、财政、代理行的业务及技术人员进行了培训。同时,“线下”、“线上”结合,通过编制电子化培训PPT、电子凭证库安装手册、用户操作手册,制作电子凭证生成视频等教材,网上发布,供市县学习,提升培训效果,加快实施进度。
(五)坚持问题导向,建立任务明确、责任清晰的实施方案
针对阶段性问题,由省财政厅、人民银行、各代理银行分别排出任务列表,提交需求方案,落实解决方法,设定上线时间;各方达成一致后,逐条落实到业务人员和技术人员,并在后续的实施过程中,严格按照实施进度表的安排,随时掌握各建设方的工作进度,包括完成了哪些关键环节,配置了哪些关键参数,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在电子凭证库2.0版升级过程中,此种组织方式更是减少了升级风险,加快了升级进度。
(六)加强沟通协调,建立紧密互动、良性高效的协作模式
由于支付电子化工作涉及建设方众多,只有建立顺畅的沟通渠道,才能提高效率,加速实施进程。为此,我们建立了支付电子化QQ群、微信群和财税通群等,公布了相关人员联系电话,实现了不分级别、不分时段的平等即时沟通,使问题意见反映更充分、更通畅,解决问题更及时、更有针对性。遇到个别问题可以通过QQ群、微信群和电话等方式立刻解决;遇到普遍问题和棘手问题,任何一方都可及时召集会议,群策群力,互相通报,提出解决思路。
(七)重视技术细节,规范实施过程,确保实施效果
由于支付电子化技术门槛较高,存在很多不被人熟知的细节,一旦出现状况,问题到底在哪个环节、哪个参数上,非常不容易定位。为解决这个问题,任何一项业务上线前都要在测试环境中进行两轮(技术、业务)联合测试,一旦发现问题,及时与各部门进行研究,在测试阶段将相关问题予以解决,只有测试通过才能部署到生产环境中。
(八)积极汇报交流,得到上级贴心指导及兄弟省市大力支持
针对改革推进中遇到的问题,特别在升级电子凭证库2.0版过程中,我们积极向财政部汇报反馈,财政部高度重视,积极响应,贴心指导和高效支持给我们增强了信心,推动我省顺利实现升级;针对我省提交的个性化业务报文需求,财政部积极组织相关人员研究,并征求相关省市意见,在对相关报文进一步完善的同时迅速予以反馈,为我省扩大上线业务种类创造了条件。针对代理金库的电子化问题,我们分别向北京、上海两地的同行进行了请教,两地的不同模式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实现路径,在此基础上,结合我省实际,初步确定了我省的实现方案。
三、取得的成效
(一)提高工作效率,大幅度降低行政运行成本
电子化管理,将工作人员从手工签章、逐笔打印、取单送单等大量简单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从“签字画押”到“电子签章”,从“纸质凭证”到“电子凭证”,从“上班”办理到“全天候”办理,从“跑银行”到“点鼠标”,既打破地域限制,又打破了时间限制,极大地方便业务办理,契合“最多跑一次”改革精神,全面提高政府服务水平、工作效率和资金运行效率,行政成本大幅降低。
(二)提升安全控制,有效降低国库资金风险
实施国库支付电子化管理后,通过构建管、控、防“三位一体”立体防护网,将原来主要依靠“大红印章”的单一环节安全控制扩展为依靠流程、规则及相关电子安全产品共同作用的模式,以电子凭证库为抓手,固化安全控制规则,优化信息传输渠道,对电子凭证实行全生命周期管理,任何操作都有迹可循,安全上有质的飞跃。
(三)建立标准体系,促进业务规范
各方根据财政部和人总行制定的标准化体系,在支付流程调整、业务系统改造、安全服务应用等方面,严格遵守该标准规范,从而使电子数据能够在财政内部、人民银行、代理银行、软硬件供应商形态各异、标准不一的硬件、软件、网络之间自由交换,确保其业务上、技术上的协调一致和整体效能的实现。
(四)打破信息孤岛,利于大数据分析利用
由于我省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在各地分级部署,且很多地方系统与省厅不统一,严重阻碍了财政系统内部及上下级业务数据的采集和共享。支付电子化管理通过统一标准,贯通各方业务和信息系统,所有数据按统一标准存储于电子凭证库,一方面实现了数据的标准化,另一方面实现了数据的大集中,打破信息孤岛,为后续财政海量数据汇集处理与共享分析奠定了基础。